找到相关内容109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(上)

    ”弥勒三会说法,教化众生。弥勒下生时的人间净土是充满快乐幸福的人间乐园,如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178中说:“于未来世人寿八万岁时,此瞻部洲,其地宽广,人民炽盛,安稳丰乐。村邑城廓,鸡鸣相接。女人年...海内。明清以来,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佛教名山,故数百年来,黔、湘、鄂、川、赣、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和旅游参观。上世纪中叶,梵净山佛教衰落,至八十年代以后又逐渐复兴,至本世纪初...

    释佛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4352569.html
  • 心灵的宁静系世间和谐之基础——关于佛教心性论与荣辱观

    推敲。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72云:“心意识三,亦有差别,谓名即差别。……复次、世亦差别,谓过去名意,未来名心,现在名识故。复次、施设亦有差别,谓界中施设心,处中施设意,蕴中施设识故。复次、义亦有差别...能力喻之为“眼”,《华严疏》五日:“照瞩为眼”。而将认识的结果名之为“忍”。阿毗达磨有言·:“忍为暖位、顶位善根成熟时所生之善根”。佛陀在自身完成由肉眼向天眼、慧眼、法眼,直至佛眼的提升的同时,也证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1460233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二)

    不须完全把这些记载当作事实来看待。萨婆多部集大成的论典 ──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以燃灯佛为例而分析道:释迦菩萨过去生中曾经会遇燃灯佛,蒙佛授记云,他未来当得成佛,号释迦牟尼,然则“燃灯佛本事,当云何通?”此一故事要如何与史实会通?论师针对这样的问题而回答道:“此不必须通。”(这本不须会通。)问:“所以者何?”答:“此非素怛缆、毗奈耶、阿毗达磨所说,但是传说。诸传所说,或然不然。”(卷一八三,正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768485.html
  • 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

    卷三十二中说:“问何故择灭亦名涅槃,答:槃名为趣,涅名为出,永出诸趣,故名涅槃。”五百阿罗汉等造,〔唐〕玄奘译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第32册,《正藏》第27册,第163页a~b。《宋高僧传》卷二...第四次结集,由说一切有部论师胁者(Prva)主持,集成论藏《阿毗达磨毗沙论》(Abhidharma Mahvibhasa sastra),这实际上是说一切有部的结集。此后,僧徒沿着丝绸商路将...

    李瑞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968564.html
  • 玄奘法师与部派佛教

    。   (四)迦湿弥罗国(Kasmira旧译厨宾,今喀什米尔)   有伽蓝百余所,僧徒五千余人,昔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于此结集经、律、论三藏,共30万颂,960万言,现只存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,余...阿毗达磨》论典的研究,现特将法师所翻出的《阿毗达磨013部,444卷列出如下:   《毗婆沙论》五百罗汉释、200卷、显庆元年(656年)在慈恩寺译   《入阿毗达磨论》塞建陀罗造、2卷、显庆三年(...

    高永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426955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弥勒净土思想

    解脱;也有许多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,成就佛道。根据经典的描述,弥勒下生人间时的国土是充满现实性的,如: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一、七八(《正藏》二七、八九三下——八九四上)中说:“于未来世人寿八万岁...共庇。’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础,不论在家出家的学者,都离不开戒律。净土为小乘人所共仰共趋的理想界。”下面摘抄印顺导师著作《净土与禅》关于佛教净土的概念、类别、情形,以便了解净土在佛法中的意义。  (1...

    行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873412.html
  • 《掌中论》大意

    所有的说教,就可以分作三个部分,先是有教阿含,这是说人空的,在这时并没有破斥法有,后人依此时教理而有所发挥,作出了《阿毗达磨发智论》(迦旃延尼子著,玄奘法师译)、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(迦旃延尼子的弟子...,所以我背写了出来,复制了一下,就是你们手里的,我估计差不离,最多中间有个把错别字儿,不影响大局。  在《解深密经》的第二卷《无自性相品第五》中,“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,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538185.html
  • 论印度佛教心性论的形成、发展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

    与烦恼并非同类,故表面染而其本性非染。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六十在论及分别论者关于阿罗汉果位是否退转时说:“分别论者又说,随眠是缠种子,随眠自性心不相应,诸缠自性与心相应。缠从随眠生,缠现前故退。诸...由认识论看,严格区分了世俗真理与客观真理的界限,关于前者众生可以凭借世间的知识系统和本身的认识能力加以掌握,而后者唯有掌握般若智慧的佛、菩萨动用“现观”即直觉的方法才能加以把握。从修行论观之,中观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3540139.html
  • 佛教的宇宙观

    段经文详述火灾起时,下界众生都生往光音天,整个大地、须弥山王及梵天宫等,皆成灰烬,此时有「七日」出现,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一三三说:    「有说世界将欲坏时,即一日轮分为七日,由彼势力,世界使坏...及法炬译的《大楼炭经》、后秦佛陀耶舍及竺佛念译的《长阿含经》卷十八、隋阇那崛多等人译的《起世经》、隋达摩笈多译的《起世因本经》等;小乘的论典有《毗婆沙论》、《俱舍论》等;大乘的经典有唐实叉难陀译的《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441733.html
  • 唯识与唯了别——一个“唯识学”基本问题的再诠释

    ldquo;各各”这样的用字。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卷二十三就说:   了别境者是识。(正二十七)   在无著的《摄大乘论》、世亲的《唯识三十颂》等中,也皆以识相为了别,如前者说: ...的法相学(阿毗达磨)体系。撮要言之,在原始、部派佛教中,识略有五个特点:第一,识作为蕴界处三科的要素之一,是具有自性的实体性存在(梵svabha^va)。换言之,识本是从识境角度根据能、所相待的认识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641797.html